北京师范大学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基层组织之一,她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辉的革命业绩。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北京地区涌现了诸多进步社团,这其中就有由北京高师和北京女高师的师生发起和组织的数个团体:
1、1919年5月6日成立的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主要由北京高师和北大学生发起和组成。这个联合会成立后就领导会员积极投入反帝爱国斗争,组织北京学生参加拒签巴黎和约的爱国运动。
2、1919年5月3日成立的工学会,由北京高师的一部分在校生和一部分毕业生组成。工学会主张打破社会等级制度,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3、1919年底成立的北京工读互助团,这是全国成立最早、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个工读主义团体,得到了蔡元培、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的支持。该组织下设三组,其中第二组设在北京师范学校、北京工业专科学校、法文专修馆附近,由这些学校的学生组成;第三组设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附近,参加者均为女学生。
4、五四运动后不久成立的平民教育社,由北京高师的一部分学生和教职员组成,宗旨是“研究及实施平民教育”,“提倡‘德谟克拉西’教育的学说;研究‘德谟克拉西’教育的实施方法”,主张通过教育革新来改造社会。
5、少年学会,由北京高师附属中学一部分进步学生组成,主要负责人是赵世炎,学会的宗旨是“以进取精神养成健全少年”。学会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研究新思想,传播新文化,组织会员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五四时期北京地区共涌现十余个进步组织,上述由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北京高师和北京女高师的师生发起组织的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一。这说明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就是活跃在社会进步潮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上述进步社团在北京地区党组织创建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宣传和研究活动对于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地区的传播有积极意义;他们的社会活动如办刊物、办平民学校、向市民作演讲等等,对于影响市民和工人,启发他们的觉悟有积极作用;他们的社团组织活动孕育了北京地区第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为北京地区党的早期组织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
1920年,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创建党组织的工作提上日程。这年春,陈独秀被释放出狱,为了躲避北洋政府的迫害,陈独秀决定离开北京前往上海。为了陈独秀的安全,李大钊亲自护送他离开北京赴天津然后转赴上海。在离京途中,二人交换了对于在中国组建共产党的意见,计划着手组织中国共产党。不久,李大钊发表题为《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的文章,论证了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己的组织的必要性。他认为中国“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劳动家的政党。”李大钊满怀希望地憧憬中国“C派的朋友”“成立一个强固的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付托。”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李大钊创立了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也有的文献将这个研究会称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本文取刘仁静的说法)。它以北京大学的学生为主,也有其他学校进步分子参加,其中包括女高师的学生缪伯英。同时,为了筹备建党,李大钊积极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先后在北大、北京女高师等校开了《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在青年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马克思主义者。
1922年李大钊(四排右三)与北京女高师毕业班合影
同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北京地区的马克思主义者得到这一消息后,一致认为应当尽快成立组织。10月,以李大钊为书记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1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举行会议,决定将已成立的共产主义组织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至中共“一大”召开前夕,北京支部共有包括李大钊、张国焘、刘仁静、罗章龙、缪伯英等人在内的成员十余人。
缪伯英是湖南长沙人,1919年7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女高师理化系。她关心时局,经常参加进步社团的活动,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缪伯英经何孟雄的介绍加入研究会,经常协助李大钊工作,把马列书籍送到女高师同学的手中。在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缪伯英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11月缪伯英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期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缪伯英不仅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女团员,而且是中共党组织的第一个女党员。
北京师范大学党支部第一任书记缪伯英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大会结束后,北京代表刘仁静立即回京,向李大钊和北京地区的党员汇报了大会的情况。于是,李大钊等北京地区的党员根据大会的精神开展了多方面的建党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
1921年8月,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四人组成,李大钊任书记,其余三人分任财务委员、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地委成立后即着手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首先选择党的工作基础扎实、具备一定人员条件的北京女高师、北京高师和北大等建立党的组织。是年秋,中共北京西城支部和中共北京东城支部成立。西城支部以北京女高师和北京高师的党员为主组成,亦称北京师范大学支部;东城支部以北京大学的党员为主组成,亦称北京大学支部。这是北京地区最早的两个党支部。
北京师范大学党支部的第一任书记为缪伯英,党员有许兴凯、冯庆升和贺凯等人。由于斗争的残酷性和历史资料的遗失,该支部究竟有多少党员已无从查考。据笔者统计,截至1921年底,全国已知的党支部共有5个:1921年10月成立,由毛泽东任书记的湖南支部;1921年8月成立,由谭平山任书记的广东支部,1921年12月成立,由罗亦农任书记的中共旅莫支部,以及北京地区的两个支部。因此,北京师范大学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五个党支部之一。
1922年夏,根据党的二大的精神,缪伯英与蔡和森等人出面发起成立“民权运动大同盟”。同时,缪伯英还负责“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的工作,需要经常赴外地工作。1923年起,缪伯英又开始负责中共北京区委妇女部的工作,同时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事宜。于是,北京师范大学党支部书记改由黄道担任,是为北京师范大学党支部第二任书记。黄道是北京地区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他1922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1923年初由陈毅介绍入党,不久就担任了党支部书记。
(作者:李志英,来源:《光明日报》,2011年6月15日,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