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研究 » 师大事件
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学讲习会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发布时间: 2021-11-24  

1920年暑假,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北高师”)举办了为期三周的图书馆学讲习会,与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始开“吾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之一新纪元也。”作为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大规模的图书馆员职业教育活动,这次图书馆学讲习会参与人员之广、讨论问题之深入、反响之热烈,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可圈可点之处良多,理应引起学界的重视。然而,目前尚未见到基于原始史料对这次讲习会展开的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当年《晨报》所刊发的关于这次盛会的前后十余次的全程报道入手,通过复原当时的历史场景,藉此一窥全国范围内图书馆学教育兴起的状况及其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历史影响。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

 

一、1920年北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之缘起

北高师举办首次全国性的图书馆学教育讲习会,其原因有四:一是清末民初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急需专业人才;二是受五四时期平民教育思潮的影响,图书馆被视为平民教育的主要场所,图书馆教育作为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等重要的形式,在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智识阶级的共识;三是李大钊在北高师图书馆两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图书馆教育的演说,直接激发了北高师图书馆同仁的意愿;四是北高师图书馆同仁自身的觉醒与努力。

(一)清末民初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之需

在晚清社会大变革的时局中,一批有识之士率先开眼看世界。随着域外图书馆观念的输入,国内图书馆事业渐起变化,中国近代藏书楼逐步向现代图书馆嬗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变法维新派提倡并传播图书馆学术思想,使得清末“新政”催生了近代意义上的新图书馆事业。20世纪初年,新政既兴,民智日开,公立图书馆先后创设于各地。1909年京师和各省图书馆的相继成立,标志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崛起。1910年,中国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图书馆法规《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的颁布,规范并促进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重视图书馆事业,把图书馆看成是普及文化、向广大民众进行社会教育的有力阵地。”1915年颁布的《图书馆规程》和《通俗图书馆规程》,使得公立及通俗图书馆的数量迅速增长。“1916年全国有图书馆与通俗图书馆260所,1921年全国图书馆的数量迅速增长至1170所左右。”这期间,“通俗图书馆的数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新图书馆运动之一翼。”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专门的人才来管理、经营和推广,于是图书馆学教育应运而生。

(二)平民教育思潮之影响

教育思潮是五四时期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思潮。最早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平民主义思想的影响。五四前后,北高师的“平民教育社”和北京大学的“平民教育讲演团”是两个著名的宣传活动中心。北高师的平民教育社本着“研究宣传及实施平民教育的宗旨”开展活动,主要活动有三:“第一,刊发《平民教育》杂志;第二,约请文化名流和著名学者进行专题演讲;第三,编译书籍。”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被视为平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学讲习会即是为辅助平民教育而组织的专题讲演活动之一。平民教育思潮直接影响了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术的发展。此为北高师开设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的主要社会背景。

(三)1919年李大钊莅校演讲之动员

1919年12月13日,李大钊参加了北高师图书馆两周年纪念会,发表了关于图书馆教育的著名演说。他希望北高师增设图书馆学专修科,或者简易传习所,使管理图书的人都能接受图书馆学教育,并且希望北高师借着地理优势,在“明年暑假办一个图书馆教育传习所”,认为“这是关系中国图书馆前途的事情,也是关系中国教育前途的事情。”李大钊的演讲引起了北高师图书馆主任程伯庐的重视,北高师同仁遂于1920年暑期举办了这次具有开创意义的图书馆学讲习会。

(四)北高师图书馆同仁的觉醒与努力

据《北高图书馆讲习会志盛》载:“吾国图书馆事业至不发展,社会无修养学讲之机会。学校无自助教育之辅助,虽日倡教育文化与社会改进,终无成绩之可言,此图书馆教育之关系重要也。北京高师有鉴于此,利用暑期开设图书馆讲习会”,为期三周,“聘任图书馆专家担任讲演,并时有名人演说及实地练习。到会听讲者不下百余人。”《晨报》自1920年7月即刊出宣传图书馆学教育讲习会的广告,内容如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图书馆学教育讲习会,鉴于图书馆事业之重要,特利用假期设一图书馆学讲习会,敦请东西洋留学图书馆专家讲演,课外实习参观调查等。”北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根本上是在北高师图书馆同仁的觉醒和努力下促成的。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落成纪念)

总之,北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在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下顺势举办,使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为之一新。

 二、北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之经过

讲习会自1920年8月2日起至8月23日止,历时三周。参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是首次面向全国对图书馆员进行西方图书馆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一)此次讲习会达成的共识

1920年8月2日,开幕式到场100余人,许多社会名流也参与了开幕仪式。讲习会集合了当时国内图书馆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听讲者主要是各省派来研修图书馆学的馆员,多达78人。在8月20日的闭幕式,上,会议为发展图书馆教育就尽快组建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达成了两点共识:一是中国图书馆事业亟待加强全国范围的图书馆教育;二是与会代表积极建言组建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会议期间和结束后还安排了三天访问调查活动,参观了京师图书馆、通俗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协和医学图书馆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等六处。

(二)讲课人员、课程内容

本次讲习会的主要授课人员有:戴志骞、沈祖荣、李大钊、李贻燕、程伯庐、邓萃英等。讲授的主要内容有:图书馆的管理法、组织法;图书的分类、编目和图书馆教育等。戴志骞任主讲,内容有图书馆的管理法、组织法,图书的分类、编目等。这四门课在当时来说,是图书馆实际工作中最紧要的业务知识。会议后期,沈祖荣作了题为《我们何以要提倡图书馆呢》的重要演讲,就广泛设立图书馆的价值意义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简单的说,就是要实行平民教育。因为图书馆的性质是公开的,不是秘密的,是普遍的,不是部分的。小而言之,可以增进人民的知识;大而言之,可以促进国家的文化……”舆论上的宣传与鼓动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民国时期,很多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都很重视演讲的作用,其社会影响甚至超过多篇论文。

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等重要。李贻燕、邓萃英、李守常、程伯庐等四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剖析图书馆教育的重要价值。李贻燕主讲图书馆史,给杨昭悊留下了深刻印象。杨氏认为讲图书馆学的人要是不讲沿革和近状,一般人不知道图书馆在时间和空间上占什么地位,对图书馆这门学科也就没有什么感觉。邓萃英主讲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认为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有两个好处:一是养成自助精神,二是接近实际生活。邓萃英强调要注重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价值,学生的自主教育、自动教育才能实现。李大钊主要讲述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价值,强调社会图书馆可以促进平民教育,这引起了杨昭悊的共鸣。杨氏赞成平民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特长。在这次会议上,时任北高师图书馆主任的程伯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图书馆教育发展计划案,引起了所有参会人员的共鸣和震撼。今天看来,这种战略性思维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学教育的开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案分三个大纲,各纲中间又分细目,规模宏远、心思精细,可谓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贡献。程伯庐的提议概括如下:一是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图书馆教育,添设图书馆学课程。二是关于教育行政,指出国家设立图书馆学校和各种模范图书馆,督促地方设立公共图书馆、通俗图书馆、儿童图书馆、巡回图书馆及奖励私人设立的图书馆。并规定图书馆员的待遇,派员留学外国、专习图书馆教育。三是关于团体组织,组织全国图书馆协会及设立分会于各地,并组织图书馆杂志,组织图书馆展览会、讲演会、讲习会及读书会。由这次会议可以看出先贤们对图书馆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高校人员在早期新图书馆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的支撑与引导作用。

三、北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北高师举办的这次图书馆学讲习会,第一次将西方图书馆学知识和理念向图书馆员普及,开启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短期培训之先河,在当时的中国图书馆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可谓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觉醒。自此之后,针对图书馆在职人员的暑期业余教育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一直延续下去。西方图书馆学知识也因此在国内迅速传播,其对中国图书馆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影响深远。

(一)开创了中国图书馆学业余教育之先河,对图书馆学教育影响深远

这次讲习会,是中国图书馆学界第一次自觉开展的全国性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尝试,也是图书馆学教育的一个起点。

自1920年北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之后,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且持续不断。从严文郁的《中国图书馆发展史》、柯平的《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年表》、范凡的《民国时期图书馆短期培训班、函授学校》等文献资料中,可见民国时期以不同形式举办的短期培训班多达30余场次,培训人员多达数千人次,杨昭悊认为这种讲习会实在是发展中国图书馆教育的基础。1921年北高师继续开办图书馆学暑期讲习会,1922年,杜定友在广东创办了图书馆管理员养成所;1923年,洪有丰等在南京创办了东南大学暑期学校图书馆讲习班;1924年夏,成都、河南、上海同时举办了图书馆学讲习会;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与南京东南大学合组暑期学校,设图书馆学组,授课一个月,袁同礼、李小缘、洪有丰、杜定友等参与授课。全国各地陆续开展的这种短期培训班形式的图书馆学教育,在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教育中占据了相当的位置。“与正规教育发展的同时,我国各地图书馆感于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需要亦纷纷办理短期研究,招收各馆在职人员教导图书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如雨后春笋,盛行一时。”这种短平快的形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多半充任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对于图书馆学术研究和学科的发展虽然动力不足。但有力地配合并促进了新图书馆运动的开展,使得新图书馆事业成绩斐然。此举弥补了正规图书馆学教育的不足,为供不应求、日益需要的图书馆人才的培养解了燃眉之急。

(二)发出组建全国图书馆协会之先声,酝酿并讨论了全国图书馆的组织问题

北高师讲习会首次提出了全国图书馆的组织问题,并展开了积极讨论,达成了组建协会的共识,为此后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做了铺垫。

在这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沈祖荣、戴志骞、杨昭悊、程伯庐、冯陈祖怡女士等展开了热烈讨论,“都以筹建设立图书馆协会以谋本国图书馆教育的发达为重要”。沈祖荣对于我国应办图书馆协会的必要性作了正确的判断、分析与说明。戴志骞对欧美图书馆协会成立的历史作了详细说明,并对我国协会应该急速设立的必要逐条解释。并认为:协会可作普及教育的总机关,可与各国协会联络并可加入国际图书馆联盟协会中。冯陈祖怡也希望协会成立,并盼望多设立图书馆,她提议重视研究妇孺图书馆问题,要设法养成一般人看书的兴趣等。程伯庐特别强调图书馆协会的组织要谨慎,要合“平民治”的精神。并指出今后图书馆协会要与教育界、实业界和全国热心图书馆教育的人加强联络,请求帮助。

由于此次会议将图书馆教育列为重要议题,在此基础上酝酿了全国图书馆协会的组建问题。图书馆教育的重要职能已被时人深刻体认,图书馆作为补助学校教育之不足,改良社会之利器,助国人养成乐于读书之习惯,成为智识阶级的共识。在1921年12月23日年成立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纳入了“图书馆教育组”,将其作为重要分支之一。而戴志骞、沈祖荣、邓萃英、程伯庐、李贻燕等则为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时的重要成员或各学术委员会的重要负责人。中华教育改进社旗下的“图书馆教育组”遂成为新教育问题的研究队伍之一。中华教育改进社作为全国最大的教育研究会社对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襄助很多。这次讲习会,也强化了图书馆界的平民教育情结,提升了图书馆在全国教育界的地位和使命,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图书馆价值的发挥,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专业学会(协会)的成立对行业的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一个行业独立和成熟的标志。美国费城馆员大会的召开及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的成立对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即是例证。中华图书馆协会与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成立相比,有着类似的经历,都同样经历了第一次的预演、酝酿阶段。1853年的纽约全美馆员大会预计成立全国图书馆协会,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推迟了23年,直至1876年美国费城馆员大会的召开,才得以成立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而中国自此次讲习会酝酿成立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只用5年就实现了。这其中不但有中华教育改进社的相助,有1925年鲍士伟考察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促进,有韦棣华等人的努力,也有第一批图书馆界留学人才成立的地方协会的积极推动,更有1920年北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期间图书馆同仁的酝酿和筹划,为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三)作为20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重要转捩点加速了中国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

20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特征是:宣传美国图书馆理念、学习美国图书馆的经营管理与编目技术,积极推介、提升图书馆于民众教育中的作用,倡办美国式的公共图书馆。新图书馆运动的宗旨之一是打倒旧的藏书楼,建立开放、公平、民主的新式图书馆。藏书理念由重藏轻用到藏以致用,由以书为主到以人为主,藏书内容由深奥渐趋于实用。办馆形式由贵族式渐趋于平民式,服务方式由被动渐趋于主动,管理模式由机械渐趋于专门。这些图书馆范式和理念的变革,皆源自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觉醒。这觉醒是在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平民教育运动的浪潮中产生的。

此次讲习会无疑是美国图书馆学知识与职业理念的普及与推广,其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图书馆学术的起步起到了导航与助推作用。随着第一代留美图书馆学人的相继归国,中国图书馆界产生了图书馆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以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开创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他们发起的轰轰烈烈的新图书馆运动将保存国粹、发扬文化、普及教育、关注平民视为己任,其言其行,嘉惠后学,激励当代。戴志骞在这次讲习会中主讲了图书馆学的大部分课程,其学术讲稿发表后,刘国钧先生评价说:“日本之近代图书馆知识实由美国而来,推本穷源,则图书馆界之渐转其眼光于美国亦固其所。戴君志骞,在北京高师之讲演,实此潮流之滥觞。斯时自美习图书馆学归国者,亦相继以新图书馆运动号召于时。西洋图书馆之办法与理论,乃渐为国人所重视。”自此之后,美国式的新图书馆观念深入人心。图书馆界由“向日学习”遂转为“向美学习”阶段。

讲习会之后,沈祖荣先生率先展开了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教育的调查。从1921年至1923年,他在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办的学术刊物《新教育》杂志上先后发表了《中国各省图书馆调查报告》、《民国十年之图书馆》、《民国十一年之图书馆教育》、《提倡改良中国图书馆之管见》。其中《民国十一年之图书馆教育》显示:(1)提倡图书馆教育者踊跃也;(2)征求图书馆之人材者之孔多也;(3)造就图书馆人材者之热心也;(4)人民受图书馆教育较前略深也;(5)捐资办图书馆者之热度甚高也;(6)捐书籍于图书馆者时有所闻也;(7)因潮流所趋,有似默助于图书馆教育者。这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实证式学风,深刻影响了民国时期的图书馆事业和学术的发展。1921年12月1日,李大钊在《晨报》发表了《美国图书馆员之训练》。1922年朱家治在《新教育》发表了《师范教育与图书馆》。1923年,梁启超主办的松坡图书馆和中华教育改进社创办的教育图书馆正式成立。为配合新图书馆教育的发展,迎接北京高师新图书馆的开幕,1923年北高师的《教育丛刊》第三卷第六集刊发了“图书馆专号”,其中有:戴志骞的《图书馆学术讲稿》、杜定友的《广东图书馆教育计划》、冯陈祖怡的《图书馆教育急宜发展之理由及其计划》、王文培的《近今图书馆教育的趋势》等文章。1924年,袁同礼在北京大学讲授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教育的兴起可见一斑。这次讲习会加强了中国图书馆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深、丰富了人们对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认识,提升了图书馆职业的价值意义,极大地鼓舞、造就了一批奉献于图书馆事业的专家学者,同时加速了美式图书馆的普及进程,是新图书馆运动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

(四)对民国时期图书馆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北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之后,催生了一批重要的图书馆学术著作。在此次会议上,图书馆学的学科建设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在随后的岁月里,一批重量级的图书馆学家、事业家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1921年底,杨昭悊因参加暑期讲习会受林宰平之嘱,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图书馆学术著作《图书馆学》的撰写工作,一举奠定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学科基石;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该书作序曰“一种事业,发达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一种有系统的理论。有了系统的理论,那种事业的发达,才有迅速的进步。这是各种事业的通例,图书馆就不在例外。”同年,刘国钧先生发表了《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这篇著名的论文。为更好地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借鉴美国式的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1923年留学期间的杨昭悊与李燕亭合译了佛里特而(J.A.Friedel)著的《图书馆员之训练》一书。虽然此书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29年才出版,但其译书的原动力则是1920年北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期间对图书馆教育的重视。而李贻燕在北高师主讲的《图书馆史》也于1925-1926年在《京师学务公报》上连载。

此次会议,使业界认识到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此为中国图书馆学科意识觉醒之滥觞。“因为中国自从开办图书馆以来,大家只知道图书馆,不知道什么图书馆学,到了这次会议演讲图书馆组织法、管理法、分类编目以及图书馆教育等科学,一切听讲的人,都知道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一种科学、大有研究的价值。"杨昭悊首次提出了图书馆学是一门科学这一极富远见的论断,并在其《图书馆学》中构建了理论体系。事隔十年之后,李景新的《图书馆学能成一独立的科学吗》一文,通过长篇论述指出:“图书馆学已属一独立的科学,图书馆学是人类学问中的一部分”,“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关于图书馆的一切事项的学问。"而中国图书馆学界学科意识的觉醒,早在1920年就一露端倪。杨昭悊为图书馆学科的独立乃至自立于学术之林吹响了号角。正是这次会议使得中国的“图书馆学不仅以一门独立的科学姿态面世,而且开始为推动图书馆职业化而进行了有意识的专业建制活动。” 

四、1920年北京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引发的思考

1920年,北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是第一次全国范围内图书馆业界的交流和学习的大会,其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点燃了不灭的火炬,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行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做了历史铺垫,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开启了航向,为现代图书馆学教育开创了一种良好的范式。

这次会议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史上均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1920年对于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年份;除了韦棣华女士和沈祖荣先生等在武昌开办“私立文华大学图书科”,从事专业教育以外,这种短期培训发展成为民国时期的一种重要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模式。“短期培训具有灵活性高、适应面广、市场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得到了图书馆界的快速响应,广东、南京、上海、河南、成都、江苏等各地的暑期讲习会或培训班持续不断地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成为民国时期全日制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必要补充。如今,诞生于1920年的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已经走过了风雨兼程的90余年历程。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50余所院校或图书馆设置有专业教育点,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层次齐全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体系。然而目前“继续教育与短期培训市场仍然需求旺盛”,如何在图书馆事业变革的转型期,继承先贤对图书馆教育的重视,在信息技术培训的同时,输入更多的人文精神与理念,开展对在职馆员的图书馆学教育,1920年的北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仍不无借鉴意义。

 (作者:翟桂荣,来源:《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年第4期,略有删改)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23层西侧 
电话:010-58800132    邮箱:shdxsh@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