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启功先生还专为首届教师节手书书法作品两幅,内容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前者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后者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与教相辅相成,特别是对于教师来说,任何一面的缺失和偏颇,都会导致好为人师而贻笑大方或者是学识浅薄而误人子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可以说是先生终生践行的职业要求。启功先生周岁失怙 ,十岁时曾祖、祖父病故。作为家庭中唯一的男丁,在此后成长的道路上尝尽人间艰辛。但他始终秉持敏而好学的谦恭态度,在教育的园地中,付出了勤耕不辍的心力。
君子三乐,一乐是对于家庭生活状态的追求,二乐表达的是人格上的追求和完善,三乐面向的是后继有人的事业,是对事业继往开来和永续发展的希冀,这无疑是真正的人生大乐,是教育者的职业理想。在先生身上,“一乐”可谓天不悯恤;“二乐”以先生的谦逊,是不喜自道的;至于“三乐”是先生的教育生活,颇可用来自喻。
这两则题语,虽然是寄与教师同行的,在我看来,也称得上是夫子自道,是先生一生执教事业的真实写照。
二、寄语教师的书画作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启功先生的艺术创作进入旺盛时期。社会活动应接不暇,登门求字求画者更是络绎不绝。但先生对教师高尚节操的礼赞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寄望仍珍视有加,对于教育事业,他是不吝笔墨的。
首届教师节过后不久,启功先生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有关尊师重教的一次专题采访。专访后,他创作了《苍松新箨图》,于1986年春节间推出。画作左侧的题款说明了作画缘由,“献给为培养新一代而辛勤劳动的教师职工和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们”。右下方空白处题诗:“从来造化本无私,喜见松苍竹茂时。抱雪凌阳嘉荫远,好培修箨长新枝。”画中以苍松覆庇新竹象征教师对学生的呵护,传递出对教师辛勤育才、无私付出的由衷敬意。苍松之旁,绿竹含箨,新梢才出,兰草相伴,一片葱郁,表达了对未来教师茁壮成长的期许。整幅画面,红松翠竹,色彩饱满,有款有诗,密疏合宜,寓示教师队伍新老共生、薪火赓续,祖国教育事业兴旺发达。
《苍松新箨图》
|
在北京师范大学海淀校园内曦园的一角,有翠竹成片,竹丛前立有奇石,石上有先生的题字“奇峰高节”,题款为“师生学行同此竹石”,这是先生以竹石寄语北师大师生的又一作品。其中,“奇峰”描述奇石的耸立向上之势,“高节”则拟语翠竹的高洁虚心,两者都指向人的风骨和节操,游步其侧,赏景品书,能够感受一种精神上的劝勉、鼓舞和激励。
题字《奇峰高节》
|
1994年第十个教师节之际,启功先生书写“教学相长”字幅以志纪念。该语出自《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题字《教学相长》
|
启功先生十分注重这一教学原则,1987年学校85年校庆、1985年首届教师节都曾书写相应的内容。其中,启功先生敬献首届教师节的书法作品题款“曾经想过的几句话,敬献给第一个教师节”,书写了其对“教学相长”这一原则的感悟:“我做教师时常想:自己学透了吗?把人教会了吗?我做学生时常想:知识来得容易吗?受到的启发珍贵吗?”
|
1985年敬献教师节的书法作品 |
1987年敬献教师节的书法作品
|
在《礼记》中 ,“教学相长”原则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谈学对于教的前提性和必要性,以及教对于学的反思性和促进性,通过二者的相互引发,来激发和砥砺教师的专业发展。启功先生在原意的基础上,又从学生角度赋予这一原则以新的含义,希望学生不仅要通过学习成效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还要善于品味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以此来促进学业上的不断进步。他所题写的“教学相长”,不仅是给北京师范大学教师的赠语,也是对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寄语,语少情深、句短意长 ,策励师生进步和专业成长。
三、校庆献礼的书法作品
启功先生幼承庭训,在成长的道路上转益多师,最终在陈垣校长的引荐、栽培下深耕学术与艺术。这种经历使得他对教师职业始终抱持着由衷的感恩和敬佩,对师范教育事业葆有至真的热忱。这种情感也表现在先生对于师大校庆活动的参与和付出上。
教师节设立以来,北师大的校庆活动多次与教师节庆祝合并进行,并最终于百年校庆后,确定9月8日为校庆日。启功先生校庆献礼多以教师礼赞、母校贺岁和对于祖国教育事业的美好祝愿为主题。
1992年是北师大建校90周年,在校友返校共同庆祝母校华诞的日子里,启功先生欣然提笔作诗,“校庆今周九十年,纷纷校友着先鞭。邦家事业凭栋梁,代代前贤勉后贤。”全诗用词明白晓畅,格调积极向上,喻示北师大师生校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勇立潮头,一代代北师大人,在国家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薪火传续,不断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校庆90周年纪念书法作品
|
进入新世纪,北京师范大学很快迎来建校100周年。为庆贺这一具有重大校史纪念意义的重要年份,年届九旬的启功先生格外忙碌,继2001年出版《启功书画集》,举办《启功书画集》展后,2002年先生又举办了“启功书画展”。他还专门为京师广场上新建的北京师范大学建校纪念碑“木铎金声一百年”题名赋诗,诗文为“新松千尺益青葱,旧校仍留木铎声。四害蹄亢徒践踏,群贤教泽倍峥嵘。励耘遗著今传诵,乐育高堂久得名。从此更延干百载,中华师范有殊荣。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公元两千零二年。启功敬颂。” 在这首七言律诗中,“新松千尺益青葱”喻指北师大经过百年发展的高大气象和旺盛活力,“旧校仍留木铎声”说明北师大矢志于国家文教事业的优良传统和办学初心。历史上,北师大的发展历经坎坷,广大师生坚守着育人兴邦的责任。虽“四害蹄亢”,但群贤呕心,教泽峥嵘。第五句中的“励耘”,是陈垣先生的书屋名,指代以陈垣先生为代表的名师先贤,他们潜心于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的事业,躬耕不辍、育人为乐、成就斐然,为母校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律诗的最后两句“励耘遗著今传诵,乐育高堂久得名”,热烈表达了对母校事业永葆辉煌、千古流芳的真诚祝愿。
百年校庆纪念书法作品 |
启功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的提出者,更是这一八字箴言的模范践行者,他的教育事迹和人格风范,是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诠释和真实写照。在第四十个教师节之际,品赏先生的书画,追怀先生尊师乐教的情怀和思想,感悟他爱生爱校的心迹和寄语,由此管窥国家尊师重教事业的发展历程,其中所蕴含的教师教育之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也给予当代社会以深刻启示。
(作者:魏书亮、白媛,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校报》,2024年第10期,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