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研究
敢为天下先的心理学家(节选)
发布时间: 2019-12-25  

张耀翔先生是20世纪20年代就已闻名全国的心理学家。他勤于研究,勇于探索,在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都做出卓越贡献,成为中国心理学的奠基人和领军人。

张耀翔出生于湖北汉口的一个贫寒家庭里。他的父亲张光禄是个无产无业的人,靠教私塾过活,母亲是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张耀翔少年时进入当地教会办的免交学费的文华学校,在学校里他喜读严复的译著与《新民丛报》刊物。课余之暇,常与同学玩七巧板、九连环及下围棋。他说:从这些游戏里,可以测知人们智力的差别和学习、办事的能力。他又自编了“常识问答”的游戏,名为“养脑片”,用以测量人们的反应快慢。他从小就对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张耀翔20岁时,考取了清华学校,插入高等科三年级,两年后毕业,由清华学校保送赴美留学。赴美前夕,他和同班同学廖世承商量赴美学习的专业。廖世承在表上填了教育学,他填了心理学。张耀翔在美国留学五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后,接着就准备参加博士论文答辩,题为《中国古代学者关于本能说的介绍与剖析》。这时,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陈宝泉赴美考察教育,到哥伦比亚大学参观,邀请几位留学生回国任教。张耀翔没有来得及参加博士论文答辩就应聘回国了。

张耀翔先生

当时,国内对心理学还很陌生,能讲授心理学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张耀翔回国后,在北京高师共承担四门课,即普通心理、实验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自编这四种课的讲义纲要,大力宣传介绍心理学这门新学科,希望让人们知道这个学科不但可以应用在教育上,还可应用在实业、商业、医学、美术、法律、军事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是世上最有实用价值的一个学科。他在教学中筹备了中国较早的一个心理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分陈列和实验两部分。他将上课的内容与实验的结果和学生展开讨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使他们谨得如何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那时他独居北京梁家园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职员宿舍里,将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和筹建心理实验室上。他那满腔热情,不知疲倦,一心为我国心理学的建设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深得当时许多师生的称赞。学生上过他的课后,就能深刻意识到搞好教育工作,必须懂得心理学。

张耀翔在北京只教了一个学期的课,就又有三处学校邀请他兼课。他为了专心搞好教学,只接受女高师的聘请,去讲“儿童心理”课程。他曾在女高师作过一个报告,题为《心理测量》,发表在北高师主办的《教育丛刊》上,被时人称为心理测验运动在中国的第一声。

张耀翔先生所著《心理学》

北京高师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后,学校聘请张耀翔为大学本科教课,同时还兼任教育研究科主任。当时的教育研究科的性质相当于现今的研究生院,研究科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大,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与办事能力。张耀翔和他们一起筹备心理学教学工作并创办心理学杂志。1922年1月,中国第一本心理学杂志——《心理》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问世。《心理》杂志的内容包括儿童心理、青年心理、心理学史、心理学动态等,选载文章采取认文不认人的做法,如果文章平常,虽名家之文亦不采;如果文具特色,虽学生之作亦刊;文章力求适合科学标准,文字力求通俗。因此,当时学术界都愿义务投稿,备受读者欢迎。第一期出版不到一个月时就再版了,科学杂志在当时得到再版的,殊不多见。外国许多图书馆和大学纷纷来函订购。次年日本的第一本心理学杂志也问世了,其中译有张耀翔的文章。

《心理》杂志对心理学在国内的广泛传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心理》杂志的印刷费用是靠会员每人每月交二元会费维持的,始终未取公家和私人的分文津贴。心理学会会员虽年有增加,但散在四方,会费不易收齐,印刷费用不足之数由张耀翔一人贴补。可是,他的薪金有限而学校年年闹欠薪,时局不宁,书局营业大受影响,刊物不能如期排印。《心理》杂志在这种处境下,共出了14期就不得不停刊了。为了让更多的心理学爱好者读到有关论述,张耀翔从《心理》杂志中精选出论文50篇,辑成《心理杂志选存》,仍由中华书局印行。这当是中国最早的心理学论文汇编了。

(作者:张纯音,张耀翔先生之女,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本文节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家传略》1987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23层西侧 
电话:010-58800132    邮箱:shdxsh@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