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研究
楚图南的师大情缘
发布时间: 2019-12-11  

谈起师大的校史,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起那些与师大密切相关的人:李大钊、钱玄同……这些先贤英才云集师大,在师大百余年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也成为我们无法忘却的纪念。回望过去,透过师大历史的百年积淀,似乎还有更多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名誉主席的楚图南便是其中的一位。他曾与师大携手同行走过那段最难忘的岁月。而今,那个时代虽已远去,但他和师大的那段情缘将永久地作为宝贵的财富被继续传承。

1919年的春夏之交,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来到昆明招收学生。刚刚从昆明联合中学毕业的楚图南,被高师深深吸引。报名投考、紧张准备、9月初试录取、11月复试通过……层层的艰难选拔之后,楚图南凭着扎实的基础和功底顺利入选成为北京高师史地部的学生。1919年秋,带着无限的期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楚图南住进了位于和平门附近的学生集体宿舍,从此开始了在高师的求学之旅。

楚图南先生

此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民主与科学的时代思潮蓬勃发展。北京高师校园里亦是到处散发着学术自由思想活跃的气氛。在高师校长陈宝泉的积极引领下,一大批名师人才云集高师:杨树达、钱玄同、马叙伦、朱希祖、王文培、白眉初、马寅初、丁文江、李大钊……楚图南也很快融入了高师的大家庭,甚至课余时间及假期,他也留在高师图书馆阅读有关历史、地理的书籍,同时也阅读一些进步的书刊,探求强国救民之路。后来,在好友许兴凯的介绍下,楚图南加入了进步团体“工学会”。在工学会活动之余,楚图南开始读《新青年》、《语丝》等一类杂志,并很快成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文章的热心读者,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1年,在许兴凯的再次介绍下,楚图南认识了当时担任高师教师的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建议下,楚图南创办了一种八开的铅印小报《劳动文化》,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从此开始了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索。不久之后,施存统、蔡和森、向警予、许兴凯等人也很快成了楚图南《劳动文化》的撰稿人。此间,楚图南还协助蔡和森、向警予等人开展革命活动,并在许兴凯的介绍下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楚图南先生在创作

不仅如此,楚图南在初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利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探索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他在高师创办的《史地丛刊》、《教育新刊》等刊物上发表了二十余篇文章。其中的内容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以及知识分子与劳工群众、学习与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这不能不令人叹服一个师大学子为追求理想所表现出的胆识和魄力,也更加突显出师大学生特有的创造力。

1923年,楚图南四年的高师学习生活结束。怀揣着高师的毕业证书,楚图南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此后碾转于全国各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积极奔走。时隔25年,历经了抗战的硝烟和解放战争的洗礼之后,楚图南作为北平文化接管的负责人之一,再次回到师大,担任历史系教授,讲授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发展史。本以为能从此沉浸于学术研究的楚图南,在师大仅驻足几月之后,便再次应国家的召唤奔赴西南。

即便如此,久处师大之外的楚图南,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师大之缘。他亦时时刻刻关注着师大的发展与变革。解放后,他曾介绍白寿彝先生到师大任教。1956年冬,他曾到北太平庄的师大新校区参观,并在教工宿舍楼前留影为念。1962年,值母校校庆60周年之际,他又于37日、418日两次致函祝贺……

楚图南曾在回忆中说道:“在北平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活经历是我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段。在此时期,我走上探索真理,追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懂得了要刻苦学习,锻炼自己走进社会,为人类理想,为社会未来,为民族的前途,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今日,虽然他已经远去,但他那勇于探索、矢志不渝的精神,永远留在了师大。作为师大的一名学子,我们不仅仅要铭记这段历史,更应该继续秉承先辈遗志,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进取的态度投入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中去。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23层西侧 
电话:010-58800132    邮箱:shdxsh@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