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研究
怀念萧璋先生
发布时间: 2019-06-03  

1982年暑期,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完成了训诂专业研究生学业,被分配到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执教。离京前夕,我到导师萧璋教授( 1909-2001)家中,向先生告辞。萧先生同我畅谈了两个多小时。先生十分郑重地对我说:“你是学习传统训诂学的,将来你一定要对得起乾嘉诸老,对得起段玉裁、王念孙二位大师;至于我,你对得起、对不起都没关系。”说这话时,先生神情严肃、神色凝重。先生的话,当时在我心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以至于在谈话至今的27年中,这话经常在我耳边响起。

萧璋先生

作为前辈著名训诂学者,萧先生对乾嘉诸老特别是段、王大师的尊崇,我们弟子是深知的;同样,我们几个研究生弟子对先生的尊敬和爱戴,先生本人也是非常清楚的。但先生唯恐我日后会轻慢了乾嘉大师,所以在临别之际,以自己作比,对我谆谆告诫。先生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发人深省,成为我几十年来治学的警语。

这些年来,我经常在心中琢磨这话的深刻含义。我想,先生那么说,就是要我从心底里真正尊重乾嘉大师,好好学透他们的著作,深入研究他们的著作,努力做好传统训诂学的继承、发展工作。

作为后学小子,在写作《段注训诂研究》的过程中,我对一代宗师段玉裁( 1735-1815)始终怀有深深的敬畏之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段氏了解的加深,这种敬畏之心与日俱增。

段玉裁是有清一代最杰出的朴学大师之一,他除了在经学、文字、音韵、训诂、校勘等方面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辉煌成果值得人们敬仰之外,我认为他的为人道德和治学精神,也是值得后人特别是当代学者景仰和学习的。首先,他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其次,他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第三,他献身学术,铁骨支贫。段玉裁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者,一位道德高尚的学者,一位毅力坚强的长者。他既是令人仰慕的一代宗师,也是可以亲近的普通老人。

也就是在我离京前夕的那次谈话中,萧璋先生还对我说:“你到南京师范学院工作以后,首先要站稳三尺讲台,搞好教学,不能误人子弟;其次要好好研究,争取写出一些有质量的文章来,不要辜负了研究生的‘研究’二字。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碰到问题,要好好向乾嘉大师学习,向段、王学习,好好读《说文解字注》和《广雅疏证》。他们是最好的老师,最高明的老师,比我这个老师强得多!对他们的著作,你一定要读出感情来!”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罗琳先生与萧璋先生

先生又一次以自己作比,告诫我要认真学习乾嘉大师特别是段、王的著作,使我深受感动。这些年来,我努力按照先生的教诲去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十七年来,我读得最认真、查检最勤快的书,就是《说文解字注》。我对《说文解字注》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来阅读和查检的。我不仅把这部书从头到尾细读了三遍,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论教什么课程,不论教什么文章,只要遇到稍有疑惑的字词,我必查《说文解字注》。平时看书、看报、看杂志、写文章,碰到有疑问的字词,我也必查段注。在我研究古代典籍、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我更是经常查阅段注对一些问题的论述。我的书桌上,《说文解字注》一直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这已经成了我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我己经到了不查段注不放心、不查段注不敢上讲台、不查段注不敢开口讲课、不查段注不敢写文章的地步。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如果现在让我到某个地方去若干年而只准我带一本书,那我肯定带《说文解字注》。”我想,这大概就是萧先生讲的“要读出感情来”的境界吧。

(作者:马景仑,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本文节选自《我写<段注训诂研究>的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23层西侧 
电话:010-58800132    邮箱:shdxsh@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