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研究
毛泽东与他的两位老师
发布时间: 2017-11-27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院士王梓坤教授,在本科生毕业典礼大会上讲过这样的故事:3位同学在一起聊天,分别来自清华、北大和北师大。清华同学说:我们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人物,出了不少中央领导。北大同学说:真了不起,我们没有出这么多领导,只出了一位杰出的图书管理员——毛泽东同志。北师大同学说:我们没有出这么杰出的图书管理员,只是出了这位管理员的老师。这段佳话说的都是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校的风格。北师大同学所指的是,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主任黎锦熙教授和师大校友符定一馆长。

黎锦熙(18901978),字助西,出生于湖南湘潭,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历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历史教员,北京高师、女子师大、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或文学院长,西北临大(联大)、西北师院教授、教务主任、院长,湖南大学文学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系主任、校务委员会主席。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他学识渊博,著述等身,许多学科领域均有精湛的造诣。他出版了很多关于文字改革的著作,其中《新著国语文法》一书,迄今为止已先后印行26版之多。他同时还是诗人和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任九三学社监事,第一、第二届中央理事会理事,第三、第四、第五届中央理事会常委,是第一、第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黎锦熙与毛泽东相识于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自1913年到1976年,两人交往保持了半个多世纪。1913年,黎锦熙因不屑与官宦为伍,到湖南省立第四师范任教。同年,满怀大志又手头拮据的毛泽东考入该校。次年春,他们随着四师与一师合并一起转到一师。当时黎锦熙讲授历史课,这是毛泽东最感兴趣的课程。这个身材瘦高、聪慧睿智且温文尔雅的学生很快就引起黎锦熙的注意。黎锦熙后来在追述毛泽东读书时的仪表和举止时说:在当时的学生中,毛泽东个子很高,显得沉静儒雅,并无过激言行,上课听讲时从不浮躁,只是一双眼睛灼灼有光。他衣着俭朴,一望而知来自乡间。课间休息时,从不和人打闹,对一切事物总是静思、观察。那时,毛泽东就表现了不凡的胸襟,言谈之间,不时流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

黎锦熙学贯古今,知识渊博,而且品行笃正,堪为人师。毛泽东经常到该处请教,问题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特别是关于如何治学等,黎锦熙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教导。毛泽东曾致信朋友道:“闻黎君劭西好学,乃往询之,其言若合,而条理加密焉,人手之法,又甚备而完。吾于黎君,感之最深,盖之有生至今,能如是道者,一焉而已。”黎锦熙对毛泽东评价甚高,曾在1915731日的日记中写道:“晚,在润之处观其日记,甚切实,文理优于章甫,笃行俩人略同,皆大可造,宜示之以方也。”正是在这师生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过程中,毛泽东和黎锦熙的友情,与日俱增,并从此保持了一生一世。

黎锦熙与毛泽东交往甚密,情同手足,经常在生活上给予关心与资助。当时,他深知这个农村青年求学不易,便在与杨昌济、徐特立等办《湖南公报》、《公言》过程中,经常请毛泽东等学生帮助抄写稿件,给予酬劳。几十年后,黎锦熙曾回忆说:在湖南办报时有3个青年帮助抄写过文稿,一个是不问文稿的内容,什么都照抄;一个是凡见到文稿中有问题总要提出来,并有代为润色的;一个是看到他不同意的文稿干脆就不代抄。这3个青年对待抄写文稿的态度不同,后来各自的成就也不一样。第一位最终默默无闻;第二位后来成了著名作家,即田汉同志;第三位成了伟大的人物,就是毛泽东。只不过黎锦熙没有明说罢了。

19159月,黎锦熙赴北京任职后,两人仍书信不断,至1920年近5年间,毛泽东曾多次给黎锦熙写信,称老师“弘通广大”,“可与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之大计”,堪称良师挚友。黎锦熙则赞学生“大有见地,非庸碌者”。19181919年,毛泽东因组织湖南青年留法和驱逐张敬尧事曾两次到京,均得到黎锦熙的帮助和关心,并一起讨论中国和湖南的“解放与改造事”。19205月,毛泽东由北京返回长沙,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毛泽东与黎锦熙的通信也中断了。

随着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不断取得胜利,黎锦熙从内心感到高兴与骄傲。1948年底,鉴于黎锦熙在学术界的声望,国民党政府要他赴南京就职。黎锦熙断然拒绝,撕掉南下的通知,对家人说:“我要在这里,等一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伟人哩!”

北京和平解放不久,毛泽东从中共北京市委有关同志那里得悉,黎锦熙在北京,当即决定前往看望。那天上午10时许,黎锦熙从家中赶到院门口迎候。毛泽东一行到达北师大宿舍区,一下车直奔黎锦熙而去。一声“黎老师”出口,却眼眶湿润,黎锦熙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自1919年北京一别,整整30年,两位挚友未曾见过面,这怎不叫人激动万分呢?在场的人们都被这动人的场面感动得热泪盈眶。此后,毛泽东多次接黎锦熙到中南海叙谈。有一次荷花盛开,毛泽东还饶有兴味地和黎锦熙一起泛舟共赏。1949101日,黎锦熙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之邀,参加了开国大典。

建国以后,毛泽东曾想请老师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职,黎以健康状况不佳婉言谢绝了。后来,他了解到黎锦熙潜心于教育和著述,也就不再勉为其难。不久,毛泽东指定黎锦熙和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马叙伦、郭沫若、沈雁冰7人,共组“中国文字改革协会”,黎锦熙被选为理事,后又被选为常务理事、副主席,兼方案委员会副主任和汉字整理委员会主任。此后,黎锦熙尽其所长,为汉字改革弹精竭虑,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日理万机,抽不开身去看望黎锦熙,就常派秘书代为看望,且捎去自己的一些喜爱之物送给老师。1953年的一天,毛泽东派人给黎锦熙送来了礼物,并附有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信中说:“黎锦熙委员:各兄弟民族先后敬献毛主席、周总理礼物一批,奉命分送给您。人参果一包,阿胶4块,红参一盒,冰糖一块,麝香2支,贝母一包,虫草半斤。并请查收,此致敬礼!”来人还转告了毛泽东的问候,望他多多进补,保重身体。这些关怀,黎锦熙不胜感激。

在“文化大革命”中,黎锦熙也受到冲击。毛泽东和周恩来知道后,当即指示保护他,还通过各种关系劝阻红卫兵,不要去抄黎的家,更不许去批斗他。这期间,尽管红卫兵多次冲到黎锦熙家想抄他的家,但黎锦熙不动声色,让红卫兵看看他书桌上的那些书信。红卫兵一看,全是毛主席的亲笔手书,立即毕恭毕敬将信原封不动放好,退出黎家,再也未来冒犯。

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得知黎锦熙居住条件较差时,特地过问他的住房问题,使他迁到朝阳门内北小街一个四合独院,他从此有了一个幽静舒适的环境,在这里一直生活到逝世。

符定一(18781958),字宇澄,湖南衡山人。早年就读于衡阳师范专科学校,1903年被保送到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北京师范大学前身)190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奏奖为举人。后任资政院秘书、顺天府高等教习,岳麓书院院长、湖南教育会会长。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对我国古代的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均有很深的造诣。主要著作有《联绵字典》、《新伪学经考驳议》等。

符定一与毛泽东相识于1912年。是年,符定一在长沙创办了省公立高等中学并亲任校长。年方19岁的毛泽东在投考了几所学校均因对学校教育宗旨、方法等不满意而自动退学后,参加了该校的招生考试。考试的题目是《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为重》。毛泽东在文章中说古论今,纵横数千年,论点精当,论据充足,层次清晰,逻辑严谨,洋洋洒洒将教育与实业对国家发展的辨证关系说得头头是道。符定一看后非常高兴,并亲自面试。毛泽东思维敏捷,老成持重,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使符校长大喜过望,当即决定招收这个学生。入校后,符校长格外器重、关照他,并将自己圈点过的《御批通鉴辑览》赠与他。1913年,符定一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定居北京。

19188月,毛泽东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留学,第一次到北京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管理员。期间,他经常到符定一家作客,与校长谈论时局,研究学问,古今中外,无所不谈,从中受益匪浅。而符定一也进一步了解了这位出类拔萃的学生,坚信他无疑会成为当世雄才,并告诫毛泽东,只有胸怀国家和人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可建卓功伟业。为补助毛泽东的生活,符师母每月还补助毛泽东5元大洋。

1922年,湖南军阀、省长赵恒惕枪杀了湖南劳工首领黄爱、庞人铨,毛泽东领导长沙6000多泥木工人大罢工,受到了赵的通缉。时年,符定一回长沙省亲,在时任省政府秘书长的亲戚李某家,发现赵恒惕欲逮捕毛泽东的密电,便对李某讲:“你们不要抓他,他将来的成就在你我之上。”并介绍了自己与毛泽东的师生情谊,随即又四处打点,力保毛泽东。毛泽东离开湖南,投身人民的解放事业,成为职业革命家后,二人便渐渐失去了联系,一别就是20多年。

1946年初,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符定一在北平会见了中共代表叶剑英。同年6月,毛泽东邀请符定一赴延安叙旧。到达延安后,毛泽东亲自主持欢迎会。符定一在欢迎会上发表讲话,揭露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反动,号召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9月,符定一告别毛泽东回北平。临行前,毛泽东给符定一赠送礼物,并附一封信。信中对老师给予他的帮助表示深深的感谢。

1947年,符定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引起了北平民众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的极大愤慨,80余名教授、学者联名向国民党政府抗议,斥责他们逮捕关押进步民主人士的罪恶行径,要求释放符定一。叶剑英也积极采取营救措施,国民党最终不得不释放了符定一。

平津战役打响后,傅作义得知符定一曾是毛泽东的老师,便派他与彭泽湘去石家庄,与中共方面进行试探性的接洽。当毛泽东得知傅作义派来的两位和谈代表,其中一位是自己的老师时,就叫聂荣臻与他们进行谈判。谈判结束后,符定一被毛泽东留下,安排在平山县李家庄居住。在李家庄,毛泽东拜见了自己的老师。他一见到符定一,便亲热地与他握手,说:“好久没见您老人家了,您的身体还好吧?

“身体还好。”

“您来很久了,我这一段时间太忙,没能来看您,请多加原谅。今天一方面来看您,一方面向您报告一个好消息。我们接到平津前线指挥部的电报,傅作义已经赞成我们的条件,北平和平解放的交接即将举行。”

“出人意料,这可是大家的希望呀!”“这都是毛主席胸怀广阔和共产党的英明使然。否则,北平怎能和平解放?

“这是民心起了作用。傅作义这样做得好,北平的人民、北平的古都建筑都可以免遭战争的损失。这次傅作义决心与蒋介石决裂,站在中国人民的一边,算是立了一大功,人民不会忘记他的。”

“还是毛主席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做出了伟大的奇迹。”

1949年初,符定一和先后到解放区的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5人共同发表《对时局的意见》,支持中共中央对时局声明中提出的十一项和平条件。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符定一在无党派民主人士组,参与讨论新中国的各项议题。101日,受毛泽东的邀请,符定一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亲眼看着自己的学生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庄严宜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邀请符定一、章士钊等湖南老乡到中南海家中做客。毛泽东握着符定一的手说:“您是我的老师和校长,我好多知识就是跟您学的,今天请您坐上座。”

“您是主席,应是您坐上座。”

“哪有学生坐上座的道理!”

席间,宾主畅叙旧谊,谈笑风生。随后,在谈到筹备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后改为中央文史研究馆)时,毛泽东考虑再三,提出由博学多识的符定一出任文史研究馆馆长。符定一说:“这个职务只要老而贫的文人就可以了。”

“不行,还要才、德、望呵!”毛泽东立刻补上一句。

符定一见毛泽东如此厚意,便不再推辞,同意出任文史馆第一任馆长。

1953年,符定一集30年心血所著的36卷文字学专著《联绵字典》即将再版。他致信毛泽东,希望此书再版时,毛泽东能为该书名题词。毛泽东接信后,即复函符定一,写道:“今日收到惠书,说尊著《联绵字典》再版嘱为题词事。我对尊著未曾研究,因此不可能发表意见……方命之处,尚析鉴谅为荷!”《联绵字典》于19542月由中华书局再版时,毛泽东果真为此书题写了书名。

1955年春,符定一患病,毛主席派人送先生到医院,请医问药,关怀备至。19585月,符先生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教导子女说:“家人团结友爱,努力工作,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多做贡献。”表现了一个老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当符先生逝世噩耗传来,毛主席和党中央立即派田家英到家看望,成立以程潜为主任的治丧委员会。6日举行公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都送了花圈。

 

(作者刘倩如、张肇俊,来源:《党史天地》,2006-06-15。)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23层西侧 
电话:010-58800132    邮箱:shdxsh@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