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研究 » 师大人物
以汲异域之精华 振民族之睿智——记中华心理学会首任掌门张耀翔
发布时间: 2021-12-15  

一、早年生活与教育

张耀翔(1893-1964),中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1893年2月23日生于湖北省汉口市,自幼家境贫寒且10岁失去双亲。由于人烟稠密的汉口陋巷窄狭而不适合户外玩耍,张耀翔便选择和迷恋与心智有关的室内游戏,包括讲故事、下围棋、猜谜语、七巧板和九连环等。他15岁便开始自编各类常识问答游戏并总其名日“养脑片”,认为它们可以测验和锻炼同学们的反应能力,是于脑有益的事情。他酷爱读书,没钱买书便向老师和朋友借,而且古今中外、九流杂家的书都,喜欢看,尤其喜欢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最讨厌做礼拜和传教。他对同学说:“只有科学能救中国要提倡科学,首先要破除迷信。”张耀翔少年时代浓郁的游戏兴趣、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强烈的科学救国思想,为其以后选择和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耀翔)

1913年,20岁的张耀翔考入清华大学并于1915年毕业之际获得了由学校保送赴美留学的机会。他与同学廖世承商讨到美国所学专业,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心,于是决心像当时清华大学校长范源廉先生那样献身祖国教育事业。“湖海飘零廿二年今朝赴美快无边。此身原许疗民瘼,誓把心书仔细研!"这首题写在毕业前夕个人照片上的打油诗,表达了张耀翔赴美留学之际异常兴奋的心情和救国强民的决心。

抵美后张耀翔被分配到马萨诸塞州的安麦斯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修普通心理学,第二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选修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验。他说:“在这里我恰找到我所要学的东西,在这里我重逢了许多旧日的游戏。反应时间试验以及其他有时间限定的试验是争先作答的游戏;联想测验是扩充了的对偶游戏,也是简单的集句诗文;猜灯谜可作思想测验……除此,在这里我还找到了许多新的游戏。我研究心理学的志愿此时乃确定。”在哥伦比亚大学,他认识到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便决心踏上心理学道路,并毕生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研究。1916年,他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并决定继续读博士。

1919年,张耀翔发表《爱情衡》一书,对我国性学研究做出了较早贡献。1920年春他正准备参加博士论文答辩题为《中国古代学者关于“性”说的介绍与剖析》,被时任北高师校长的著名教育家陈宝泉先生盛邀归国任教。他当时只提了一个条件:“只允许担任我所专修范围以内的功课。”把心理学视为自己的宗教,并且虔诚地忠于它,认为既然信奉了这一教,就不该再宣传别的宗教。他后来40余年的心理学教书生涯印证了这一“初衷”基本没破过例。

二、登上教坛成为名师

1920年9月,张耀翔的教书生涯在北高师开始。他倡导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不流于空头说教。他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备一个心理实验室。他费了很大周折才争取到两个房间,小的做仪器室和预备室,大的做实验室。这个心理实验室在中国要算较早的(中国最早的心理实验室由陈大齐1917年在北京大学创建),不久也成为中华心理学会及其会刊《心理》的办公场所。它是张耀翔赴美归来后把外国科学精神付诸实际的第一个历史见证,不仅为他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立下了不朽功勋。1920年正是为心理学研究者营造科学心理学梦想的心理学泰斗冯特逝世之年,这个实验室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他的缅怀!

第一学期,张耀翔共担任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四门课,每周各三小时,并自编讲义纲要。为了备课每晚他都把学校按时发给的几支蜡烛用光,常常还自费添置一些。起初,由于没有教学经验,他的备课和讲课都相当机械。慢慢地,他发现教学不是机械说教,讲课过程也是教师思考的过程。于是,他开始将上课所讲内容与实验结果跟学生展开讨论,尤其喜欢学生主动发问一些与正题相关的问题。他主张把“大部头”讨论放在课下,必要时也可准备特别讨论班把所讨论的问题写成论文教师参加讨论、实验、指导和修改。他反对课堂上做笔记,注重让学生在课外做阅读和实验笔记,认为这样的笔记才最有价值。

由于张耀翔的教学方法确实高明,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验,而且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再加上是新回国的“镀金派”,他成为各校众所周知的“教学能手”!例如,1921年春,他受女高师教务处盛邀作了题为“心理测量”的公开讲演,提出中国教育要想走上科学之路就必须走上测验之路。讲演内容后来以《心理测量》为题发表于北高师主办的《教育丛刊》上,产生了较大学术反响。张耀翔的教学名气响彻北京甚至全国,对心理学在中国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他所说:“我觉得最快乐的工作是上课。很少拒绝的事是讲演。"他的夫人程俊英评价说:“耀翔一生的主要精力是花在心理学教学工作上。他自己对所教的和研究的都非常有感情,而且兴趣一天浓厚一天,四十年如一日。他的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能将古今中外各家学说融会贯通于自己的主张之中,自成一家之言,又善于将科学性与趣味性熔为一炉,深受同学们的欢迎,甚至有不少同学从此决心走上专门研究心理学的道路。”

三、对中国现代心理学组织建设的贡献

张耀翔对中国现代心理学的组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除前面所述在北高师设立心理实验室外,他还担任了中华心理学会的首任掌门,创办了中国第一本心理学专业杂志。

(一)担任中华心理学会首任掌门

“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口号促进了科学文化发展,心理学因与教育、医学、实业振兴等息息相关而引起了社会注意。全国心理学工作者为加强团结和交流,迫切需要组织自己的学会。

1921年夏,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举办大规模暑期教育讲习会,张耀翔应邀担任“教育测验”与“教育统计”两门课。演讲结合实验,吸引了大批听众。后来他将平时收集的有关材料及测验陈列于两个教室作公开展览,对中国测验运动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讲习会结束时,学员签名发起成立“中华心理学会”,征得当时几位心理学教授同意,在南高师礼堂举行成立大会,并通过简章票选张耀翔为首任会长兼编辑股主任陈鹤琴为总务股主任,陆志韦为研究股主任.廖世承、刘廷芳、凌冰、唐钺为指导员,邰爽秋、吴定良、戴应观等为干事。决定总务及研究两股设在南高师,总会及编辑办事处设在北高师,具体在张耀翔的心理实验室。经过张耀翔等人积极筹备,中华心理学会总会于1922年冬在北京中山公园召开,与会者二百余人,决议在各省成立分会。中华心理学会自成立后学术活动不断,会员人数不断增加,最盛时达235人,后因战事而停止。1937年1月,陆志韦等发起组织的“中国心理学会”正式成立,取代中华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者才又有了全国统一的组织机构。

中华心理学会是中国最早的心理学学术团体,虽然仅仅十几年就在国难当头的危难处境中夭折了,但在当时,它为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正式舞台,通过开展活动为中国心理学聚拢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也为中国现代心理学的确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创办中国第一本心理学专业杂志

张耀翔很早就希望在中国办一本心理学专业杂志,但限于当时局势和自身力量一直未能如愿。中华心理学会的成立为这一夙愿的实现提供了条件。1921年9月,他返回北京立即着手创办心理杂志并取名《心理》。当时北高师已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学校聘他兼任教育研究科主任。他带领研究科学生筹备中华心理学会总会并编辑《心理》杂志,一方面组织编辑部邀专家撰文,一方面商请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发行。经过四个月精心筹备中国乃至东方第一本心理学专业杂志于1922年1月在上海中华书局问世。

该杂志要求会员从三方面研究心理学:“一、昌明国内旧有的材料;二、考察国外新有的材料;三、根据这两种材料来发明自己的理论和实验”,并要求“内容尽量求适合国情,形式尽量求中国化”。杂志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实验心理、动物心理、儿童心理、青年心理、社会心理、变态心理、心理学史、名家心理、应用心理、教育心理、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等,每期不尽相同,并且各种分类的排列有一定次序,即先学理,后应用;先普通,后特殊;由个体而集团,由常态而变态。其用稿原则是认文不认人,且力求适合科学标准,文字要求通俗。这样既考虑了读者需要,又顾及了专家要求,故当时学界都愿义务投稿,备受读者欢迎。

《心理》第1期出版不到一个月就再版了。外国的大学和图书馆纷纷订购科学杂志在当时能得到再版的并不多见,就连日本当时还没有此类杂志。该杂志共出版14期,发表论文150篇,2000余页,140万字,其中创作约占一半是当时出版的杂志中创新作品最多的,因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著名学者梁启超、陆志韦、陈鹤琴、廖世承、谢循初、艾伟、沈有干、曾作忠、潘际昌、朱君毅、赵演、陈大齐等均参加撰述。张耀翔在该杂志上发表29篇文章约占总数的1/5,其中多篇都较有影响。例如,他在“创刊号”上发表的《中国学者心理学之研究》,将过去16种知名杂志中有关心理的论文编成了索引并摘要介绍,开启了中国杂志论文有索引和摘要的先河。刊物印刷费用最初是靠会员每年每人交两元会费维持的,不足之数由张耀翔个人弥补,而始终未花公家一分钱。然而,该杂志坚持了三年半最终还是因时局不宁和经费短缺停刊了,之后十年内中国没有第二本心理杂志出版。

《心理》杂志的创办是中国现代心理学创建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心理学拓荒时期能办起如此高水平、有影响力的专业杂志实属不易!在当时,它是心理学工作者发表自身观点和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普及和传播心理学知识的重要阵地,为中国心理学走向世界提供了媒介,促进了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

四、对心理学多个研究领域的贡献

张耀翔研究兴趣广泛,除在民意测验、中国古人变态心理和中国心理学史等研究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外,还对心理学入门介绍、感觉与情绪心理以及儿童语言与思想等有精到研究,可谓心理学领域的“多面手”。

(一)开启中国民意测验之先河

张耀翔运用心理测验对当时社会心理进行了研究如知识界民意、中国人迷信、商人心理以及人们对前途的看法等,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建设。其中当以民意测验为代表。

1922年11月14日,即北京师范大学成立14周年纪念日,张耀翔除了展示多年来的心理测验并做实验外,还趁机组织了一次民意测验,旨在探知民众真正舆论。当来宾走进实验室时,每人发一张问卷,内载八个问题,涉及最近国家大事、地方内政、社会心理和风俗改良,让其简略作答。问卷如下:

民意测验敬请答复

1.你赞成女子参政吗?

2.假使你有选举权,你将举谁做下任大总统?

3.你最喜欢读的中国旧小说是哪一本?

4.当今活着的中国人,你最佩服哪一个?

5.你相信宗教有存在的必要吗?

6.中国有许多不良的风俗和习惯,你觉得哪一样应当首先改良?

7.北京地方上急当设立的是什么?

8.北京地方上急当取缔的是什么?

请把你的年龄和性别(男或女)注上,至要。

参加测验者近千人,共收答卷931份,保存于北师大心理室。测验结果被张耀翔冒险发表于北京晨报。关于“你选谁做大总统”,当时北方人只知道黎元洪、段祺瑞和吴佩孚等,对孙中山了解甚少,而测验结果孙先生得票最多。该测验把知识界对这个问题的意见明显地告诉公众了。当时同事们都劝张耀翔莫要发表此结果以免触犯当局,但他终于鼓足勇气冒险全部发表,某人得几票直书不讳。不久,果然有穿军服的登门,要审核答卷并质问意图,后经陈宝泉先生出面调停才免于一场劫难。这次民意测验测知和启发了当时知识界的民意,“把个人单独的信念促成社会意识或舆论”,纠正了政治偏向和不良习俗。这是张耀翔赴美归来,把西方科学精神应用于中国实际的典范,标志着中国民意测验的开端,影响深远。

(二)奠基中国古人变态心理之研究

张耀翔对中国古人心理有深入研究,在我国现代心理学史上少有,特别是奠定了中国古人变态心理研究的基础。在这方面,他最具代表性的论文是《癖》(1923)和《中国历代名人变态行为考》(1933)。

《癖》是一篇研究中国古人变态嗜好的文章,认为癖是异于一般人的嗜好之变态。张耀翔通过考察123位中国古代名人传记,陈述了古代患癖者的特殊行为,举例说明了癖有最轻、较重、更重和最重四个程度,并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内容包括“人”“癖”“酣酒”“性欲不调”以及“其他可疑原因”“其他变态或近乎变态行为”等。该文引起教师对学生变态行为的关注并提醒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中国历代名人变态行为考》是对前文的内容扩充,由癖而谈到一切变态,也是一篇研究古人变态心理的颇有价值的开山之作。张耀翔根据历史和传说对中国历代名人的事迹作了广泛深入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大凡某种情绪愈发达,属于这种情绪的疾病也愈易发生;或者某种机能愈使用,这种机能愈易错乱。忠孝是古人最提倡、最发达的情绪,所以由此引出的变态也特别多。今人最发达的是性爱,所以由性爱所产生的心理疾病也特别多。”该文发表后,读者纷纷来函反映很有教育意义。

这两篇文章材料相当丰富,大多都来自第一手资料既有事实陈述又有理论创见,为今人研究心理卫生提供了宝贵史料和方法借鉴,对教育实践和文化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体现了张耀翔外国学问中国化和古为今用的治学精神。

(三)开拓中国心理学史之园地

张耀翔对中外心理学史均有深入研究,尤精于中国心理学史,是中国心理学史园地的拓荒者。他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国心理学史的优秀论文,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是1940年发表的《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史略》。

该文回溯古代、考察现代、展望未来,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是研究中国心理学史的“开山之作”。张耀翔指出,中国古时虽无“心理学”名目,但心理学研究散见于群籍,且美不胜收,理论和实验、学理和应用都极为注重。关于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途径他提出了九条著名建议:“(1)发扬中国固有心理学,尤指处世心理学,期对世界斯学有所贡献;(2)恢复各大学原有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系,并酌设心理学院及心理研究所,使斯学日益推广;(3)编纂中国心理学辞典,使学者便.于自修;(4)奖励实验,并设心理仪器制作所使各校易于备置;(5)每年公费留学招考中,应设心理学名额使专治斯学者有深造之机会;(6)多介绍西洋心理学名著,使国内研究者常有新的参考资料;(7)多从事创作及专题研究,使斯学日益进步;(8)创办分科心理学杂志,例如社会心理学杂志、变态心理学杂志等等,使各处研究结果得随时作有系统的发表;(9)竭力提倡应用心理学,尤指工业心理、商业心理、医药心理、法律心理及艺术心理,以应各方之急需。”这些精辟见解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此文是张耀翔准备编写的《中国心理学史》的缩影。尽管他未能写出一部完备的中国心理学史专著,但所留下的20万字史料以及治史的思想弥足珍贵、价值非凡。

(四)引导民众初识心理学

张耀翔1945年发表《心理学讲话》,这是一部心理学导论著作,旨在向初识心理学的人提供指南。他在序言中说:“本书不足称为《普通心理学》,更非任何专门心理学,不过是心理学的初阶、入门、导言或绪论罢了……为的要使读者得到一个较清楚的鸟瞰较坚固的基础,以为他日专门研究之用。心理学好像一家驰名餐馆,这本书只是这餐馆的一个忠实广告。至于其酒食美到甚么地步,仍须诸君亲自去尝试。心理学又如一大座舞台,这本书只是这舞台发出的一册说明书。至于其表演妙到如何境界,还要读者亲自去观赏。”该书从八个方面向读者作“宣传”,包括心理学的性质、历史背景、门类、各派主张、研究方法、术语、学习以及各门心理学提要介绍。这本书出版不到百天就再版了,受到广大民众热烈欢迎,澄清了人们把心理学视作研究鬼怪、灵魂等神秘现象之学科的错误认识,为科学心理学的传播和普及起了很大作用。

(五)精研感觉与情绪心理

张耀翔在感觉和情绪研究方面有很深造诣,早在1930年就任商务印书馆《教育大辞书》特约编辑并编写“感觉”等条目。1947年他写成《感觉心理》与《情绪心理》两书,同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后又多次再版,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在《感觉心理》中把感觉看作意识和行为之基础,认为“没有感觉,我们不能知道任何事。我们一切知识,观念及信仰都是由感觉得来的……心乃建设于感觉……要明了人类及动物的心理,首先当研究感觉。”《情绪心理》早在战前就已开始写,历时十余载,并且作者选材多来自中国古人材料。他说:“中国古代哲学家最重情性研究。其中谬论固多,卓见亦复不少,本书所引不过九牛一毛耳。”他认为情绪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它的作用在许多场合都大于理智,研究它有利于培养高尚情操。这两部书虽已出版60余年,但不少材料至今仍有参考和借鉴价值尤其是《情绪心理》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爱的心理如儿爱、母爱、父爱、孝、报恩、友爱、仁爱、性爱、本能爱、恋爱、同情等的论述对于指导当今中国人交往处事、婚姻和家庭生活意义重大。

(六)精研儿童语言与思想

张耀翔对儿童心理亦有精到研究,应中华书局之邀张耀翔,于1943年撰写了《儿童之语言与思想》,并于1948年出版。他在书中阐述了语言的定义、功用及儿童语言的研究方法,着重考究了学前儿童语言的起源、基础、发展过程以及语言的教学等;阐述了儿童思想的定义及范围、发展、与成人思想的差别,就如何增进儿童思想提出了建议,即“供给充分事实”“培植概念”“学习分析”“多考问”“训练联想”等;介绍了儿童语言与思想的测验方法;阐释了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认为“思想没有语言,非不可能;但如果有了语言,则思想容易构成。思想是脑神经原的活动。有了语言,这活动比较自由。语言实在是思想的媒介。”他关于儿童语言与思想的研究及论述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幼儿教育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结语

自1920年回国到1964年病逝,张耀翔在我国心理学领域筚路蓝缕,汲异域之精华,振民族之睿智,把西方先进科学知识与中国古代文化相结合,既有科学理论的介绍、推广与探索,又有学科建设的实际操作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为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确立、发展与普及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和上海心理学会第一届理事长,这些学术头衔某种程度上佐证了他的伟大贡献。他曾自谦地评价自己:“张某对心理学并没有什么特殊贡献,不过他把心理学在国人心目中演成一个极绕兴趣、惹人注目的学科,则是事实……凡听过他的讲授或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大都感觉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此对心理学注意的不知凡几。因受到他的影响而志愿专门研究终以心理学得名的也大有人在。他的学生、毕业出去担任同样学科而成功的,亦不乏其人。”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张耀翔的学术贡献恢复他在中国现代心理学中上的学科奠基者和发展者的重要地位。

(作者:王申连,来源:《心理学技术与应用》,2015年第11期,略有删改)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23层西侧 
电话:010-58800132    邮箱:shdxsh@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