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研究
建设教育强国与北师大的使命
发布时间: 2022-08-26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现代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她的身上寄托着中国一直以来的教育强国梦想。

一、中国现代教育的策源地

着眼于国家富强,对新式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始于清末的戊戌变法。

1902年,在“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思想主导下,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应运而生,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由此起步。

1909年6月,张之洞在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师范馆发展而来)开学典礼上致辞,“师范教育,是为一切教育发源处,而京师优级师范,为全国教育之标准”,代表清朝中央政府表达了期望于这所高校的国家责任。

1915年,北洋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名而来)题写“教育本源”牌匾,这是就北京高师在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地位的一次国家承认。

(北京高师大门)

从1931年起,北师大成为“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所)在内的全国唯一的完全制师范大学”,在国民政府的学校系统构建中堪称示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师大和其附属学校的多次教学改革试验,对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初期的基础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此,北师大对于国家教育发展不断发挥了“开先河”“辟基础”“垂典范”“塑体系”的作用与贡献。

二、高等师范教育的排头兵

北师大不仅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她的建设历程也代表了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方向。

1902年,按照壬寅学制“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师范馆作为京师大学堂的速成科附设,这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自成体系办学预留了空间。

1909年,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建立了三级三长制的行政机构,以及公共科、分类科和加习科的分科架构,前者逐渐演变为校长以下分别由教务长、训导长、总务长领导各部门的行政组织系统,在中国高等学校延续多年。后者代表了中国大学由部(科)到(院)系发展的学科组织基础。

1923年,北京高师升格为北京师范大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大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政府和学界刮起了“取消高师”“高师改大”风,面对存废危机,北师大围绕“如何能使师大保持其固有之精神,如何能使师大发挥其独具之特性”,顶住压力办学,坚持师范教育独立建设体系的自主探索,成为硕果独存的师范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面向中学”和“向综合大学看齐”的选择上,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建设“教育中心”和建设“科研中心”的关系处理上,特别是世纪之交在教师教育体系走向开放,传统高师院校应对激烈竞争的战略抉择上,北京师范大学都恰当地处理了大学和师范、学术性和师范性、高水平和有特色之间的关系。

三、新中国探索人民师范教育的先行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全国中等学校师资严重缺乏,迫切需要发展师范教育的情况下,中央教育部首先对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改革,并以北师大的工作作为改进全国各地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榜样。

1950年1月,教育部颁布《关于改革北京师范大学的决定》

1949年12月,《关于改革北京师范大学的决定》颁布,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有关师范教育的重要文件。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了改革北京师范大学的方案,决定集中一批干部和有经验的教员编辑和改编中小学教科书。

1950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暂行规程》颁布,这是新中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方面的第一个法令性文件,规程通篇体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精神和要求,是全面改革高等师范教育的参照标准和重要依据。

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批实施校长负责制,并于50年代中期确立了党委制的领导体制。

通过各方面的工作改进,较好地落实了毛泽东主席“使师范大学在各方面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起示范作用”的重要指示,成为人民的社会主义的师范大学。

四、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一面旗帜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党和政府坚定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了包括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重大战略举措。

北京师范大学抢抓机遇,积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对教育工作的规划、部署,认真落实邓小平同志“师范大学要办好”、江泽民同志“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胡锦涛同志“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等重要指示和系列讲话精神,在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国际交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整合优质资源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强化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为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

学校的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先后进入全国10所重点建设大学、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高校行列。

五、中国优秀教育传统传承与创新的一个中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探索现代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参与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120年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重视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教育传统中汲取营养,同时也在回应时代需求中进行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

上世纪2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由高师升格为师大,首任校长范源廉撰写校歌,“往者文化世所崇,将来事业更无穷,开来继往师道贯其中。师道,师道,谁与立?责无旁贷在藐躬……”,把中国传统的“师道”责任赋予师大师生,并结合时代要求将它转化“弘我教化,昌我民智”的师大志向,这首校歌在师大长久传唱。

上世纪80年代,针对“教育事业不受重视”“教师职业受到轻视”的不良社会风尚,时任校长王梓坤牵头、师大几位老先生倡导设立教师节,教师节的设立和庆祝,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推动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第一个教师节学生高举教师万岁的标语牌

启功先生提出并为北师大题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浓缩了中国的优秀教育传统,具有鲜明的师大特色和时代特征,在学界广受好评,在全社会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北师大的“木铎”徽识,不仅是灿烂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更是中国教育教化传统的具象化表达。

上述的文化和思想、精神和传统、理念和象征,均已深深扎根于北师大办学过程,并通过北师大的示范效应、广大师生校友的身体力行,推行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

六、新时代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的一个标杆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建设教育强国”确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的重大决策。

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总书记强调,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以及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北师大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以“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办学定位,提出了构建“高原支撑、高峰引领”的学科发展体系和以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为两翼的一体化办学格局等重大战略措施。

近年来,探索实施强师工程,先后启动“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志远计划、启航计划等,积极倡导并研究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服务乡村振兴和教育强国战略。

2019年,教育部批复同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建设,大大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2017年、2022年,北师大连续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这使得北师大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具备了更好的基础,也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建设教育强国,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工作。经过120年的发展,北师大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也必将在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承担时代责任、发挥应有作用。

(作者:魏书亮,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方微信,2022年5月31日。)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23层西侧 
电话:010-58800132    邮箱:shdxsh@bnu.edu.cn